历史渊源
曲阳石雕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元,传承 2300 余年 。据考证,满城刘胜墓出土的汉白玉男女俑就由曲阳黄山汉白玉雕刻而成,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曲阳石雕作品.
自西汉开始,曲阳石工利用当地丰富的大理石资源雕刻碑碣等物。北魏时曲阳石雕中的佛像、石狮已独具风格,唐朝时曲阳成为中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至元代,曲阳石雕已享有盛名,涌现出杨琼、王道、王浩等一批杰出的民间雕刻艺人.
明清时期,曲阳石雕工艺更加精巧,清末曲阳人雕刻的《仙鹤》《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以致 “天下咸称曲阳石雕”.
新中国成立后,曲阳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修复等北京十大建筑工程和毛主席纪念堂兴建工程的雕刻工作.
文化特征
材质丰富:曲阳石雕的材质从传统的大理石、玉石,发展到木质、象牙、青铜、不锈钢等,其雕刻技艺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圆雕、透雕、镂雕、浮雕等造型门类,技法多样.
工艺精湛:传统工艺利用开脸特技法,在石料上画出大概轮廓,先雕鼻子,再从头到脚依次雕刻,做到 “内外有度,比例协调”。现代工艺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依靠科技力量,运用圆雕、浮雕、线雕技法,将解剖学、美学融为一体,所雕作品既有高贵华美的传统特点,又有新颖明快的时代精神.
艺术风格独特:其作品构思精巧,造型美观;纹饰清晰剔透,生动逼真;刀工精湛细腻,圆润光滑。在塑造佛像这类性别不清的形象时,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讲究人物间、人物和动物之间的呼应,不唯形似,抓住人的精神及结构的主旨,使用减法,以求造型在动态结构上达到传神的要求.
雕刻种类与题材
种类:曲阳石雕的花色品种 600 多个,其中有人物、佛像、瓜果、动物等传统题材作品;也有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现代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还可承制人物、雕像、碑刻、建筑装饰等圆雕、浮雕品.
题材:非常广泛,既有传统的仿古建筑饰品,又有现代人物雕像;既有园林雕塑,又有家庭装饰;既有飞禽走兽,又有游鱼花卉;既有上百米的巨作,又有长不盈寸的精品.
代表作品
古代作品:如五代时期的《彩绘浮雕散乐图》《彩绘浮雕奉侍图》,表现了十五人乐队吹奏表演的生动场面以及贵族的日常生活;唐代的胁侍菩萨立像,身形修长,体态婀娜,给人一种雍容华贵、潇洒飘逸的感觉.
现代作品: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魂》主题雕像,展现了当代曲阳石雕的高超技艺与丰富内涵.
传承意义
曲阳石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宗教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曲阳石雕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